润滑剂送到摩擦点进行润滑后不再返回油箱循环使用的润滑方式。又称单程润滑。
用油泵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剂供送到摩擦点的润滑方式。又称强制润滑。
摩擦表面部分地或全部浸入润滑油池中的润滑方式。
用直径大于轴颈的环随轴一起旋转,将正面贮油器中的润滑油带到轴颈上的润滑方式。
由毛毡或类似材料制成的油垫向摩擦表面供给润滑剂的润滑方式。
即油浴润滑。
将润滑剂飞溅到运动副摩擦表面上以保持润滑的方式。
间歇而规律地将润滑油滴到运动副摩擦表面上以保持润滑的方式。
将低压润滑油连续送到摩擦表面上然后溢出的润滑方式。有时也用来指油浴润滑。
使用油链随轴一起转动,将下面贮油器中的润滑油带到轴颈上的润滑方式。
使用固定于轴上的油轮随轴一起转动,将贮油器中的润滑油送到轴颈上的润滑方式。
润滑油微粒借助气体载体运送,用凝缩嘴分配油量,并使微粒凝缩后供送到各润滑点的润滑方式。
润滑剂与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在喷射阀混合后射向润滑点的润滑方式。
压缩空气与油液混合后呈油/气――微细油滴或颗粒状送向润滑点的润滑方式。又称气溶胶润滑。
使用便携式工具的手动加油。
摩擦力起作用的部位。摩擦点是摩擦副的组成部分。
向指定摩擦点供送润滑剂的部位。润滑点是机器或机组集中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
依靠密闭工作容积的变化,实现输送润滑剂的泵。
加到两相对运动表面间能减小摩擦、降低磨损的物质。
主要用于减小相对运动表面间摩擦力的油品。
主要生产润滑剂和其它产品的精制油品。这种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油品或添加剂掺合使用。
采用化学方法制得的润滑剂。
将稠化剂分散于流体润滑剂中所组成的一种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产品。这种产品可以加入旨在改善某种特性的添加剂和填料。
能赋予油品某种特性或加强其本来具有的某种性能而加入的物质。
能阻止或延迟石油产品发生不良现象(如贮存汽油胶质的生成,润滑油变色等)的物质。
天然存在的,或都从处理其它矿物原料中得到的,主要由各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在使用期间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不管它是不是适合其原来的使用目的)的油品。
从精制渣油中得到的一种半固态滑腻物质。商品名称是凡士林。
蒸馏后剩在塔底的产物。
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主要由各种烃组成的液态或半固态物质。
含蜡量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原油。
含蜡量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低的原油。
介于环烷基和石蜡基之间的原油。
一般指硫含量大于0.5%的原油。
表示非牛顿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特征所采用的术语。亦称相似粘度。
评价润滑油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粘温性的一个计算值。粘温系数小,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碳化后的残留物经煅烧所得到的无机物,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裂解中所形成的残留物,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在规定条件下的固体或半固体石油产品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温度。
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存在于1G试样中全部碱组分所需要的酸量,以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存在于油品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油中具有形成沉淀物倾向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聚集体。
发动机油和燃料在使用中形成的沉积于内燃机空间外的发动机部件上的不溶物。其中也可能含有水。
将试样置于实际使用的机械上,根据不同的工况、环境条件下进行一定作业时间或一定行程的结果来评价油品使用性能的试验。
采用车辆在公路上或者底盘功率计上进行实际行车,以确定燃料或润滑剂实用性的试验。按这种方法测定的辛烷值称为道路辛烷值。
为了提高金属加工效果而在加工过程中用于工件与工具或模具之间主要起冷却、润滑、清洗及防锈作用的液体。金属加工液通常是由矿物油、动植物油或合成原料按任何比例掺合而成。
为了提高金属切削加工效果而在加工过程中注入工件与刀具(或磨具)之间的流体,又称润滑冷却液。金属切削液通常分为切削油、乳化液和化学切削液等。
浓缩液用水稀释后使油以微小的颗粒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呈乳化状或悬浊状的金属加工液。乳化液可分成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两个类型。
在用润滑油的理化分析是检测润滑油性能变化的基本手段,通过定期检验,可以更有效的使用润滑油,变定期换油为定质换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油品中的酸碱度用总酸值和总碱值来确定。油品的总酸值是量度因油品氧化而产生酸性物质的指标,新油的酸值较低,但油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氧化而生成酸性物质并不断积累,从而酸值会逐渐增加。
油品的总碱值是量度油品中碱性添加剂含量的指标,有些种类的油品,如发动机油或汽缸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碱性添加剂,以中和燃油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酸性物质。总碱性降低到一定程度,油品必须更换。水份和其他油的侵入都有可能导致总碱值的剧烈变化。
一、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或转载: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如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 任何传播媒体转载、摘编本网站刊登、发布的作品,欢迎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需在来源处添加:本网站链接或内页链接;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本网站受著作权人授权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的,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载、摘编,否则必须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三、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保障著作人权益,著作权人发现本网站载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内容或作品,要求本网站删除所谓侵权内容,必须向本网站版提供下列材料:
1. 本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2.著作权权属证明;
3. 侵害著作权作品在本网站的所在位置;
4. 著作权人的必要的真实的联系方法;
5. 对于自身提供的上述资料的真实性的书面保证;
6. 法律明文要求的其他资料。
四、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图文内容发表后及时与我们联系。